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质量工程 >破解“散乱差” 织密“幸福网” ——鹤峰县“三统”机制绘就乡村振兴新图景
宽阔的农村公路蜿蜒伸展,桥隧工程稳步推进……初秋时节,行走在鹤峰县的山水间,农村公路建设的火热景象随处可见。
鹤峰县以“三统”机制为抓手,破解农村公路建设“规划分散、标准各异、资金零散”难题,让昔日的“羊肠路”变身乡村振兴“快车道”。截至今年8月,鹤峰县已完成农村公路改扩建工程114公里,占省交通运输厅下达年度目标任务的76.57%,用实干与创新书写交通惠民的时代答卷。
统筹计划 织密交通“一张网”
“以前建设农村公路,各部门各自行动,有的修产业路、有的建便民路,规划不衔接,建好后也难形成路网合力。”鹤峰县交通运输局主要负责人坦言。
为打破这一困局,鹤峰县将农村公路建设纳入重点民生工程,建立“县领导挂帅、专班推进、部门联动”推进体系,以“全县一盘棋”思维整合资源。县委、县政府牵头,统筹乡村振兴、以工代赈、土地整理、移民建设等多领域项目,编制农村公路建设总体规划与年度计划。同时,创新建立项目动态储备机制,形成“谋划一批、储备一批、建设一批”的良性循环。
如今,在燕子、走马等乡镇,曾经分散的村组道路已串联成网,不仅解决了群众“出行难”,更让农产品运输半径大幅缩短。
统一标准 筑牢质量“生命线”
“这项工程是湖北能源集团全额出资援建的公路项目,每个环节都严格按照交通部门技术标准建设。”在走马镇江坪河电站1号公路修复工程施工现场,鹤峰县农村公路事业发展中心主要负责人在开展施工检查督导。
该项目总投资约600万元,由湖北能源集团援建,自今年3月开工以来,鹤峰县交通运输部门加强技术指导和质量监督管理,确保项目与全县农村公路建设标准无缝衔接。
为守住质量“生命线”,鹤峰县交通运输部门建立常态化监督机制,执行统一的技术标准,对关键工序、原材料质量、施工工艺实行全程监管,推动“建一条、成一条、优一条”目标落实落地。
在容美镇乡道二麻线鸡公洞至大溪段公路桥隧工程现场,同样的标准正在执行。该项目按四级公路标准建设,每个环节都严格遵循交通部门的技术规范。
统用资金 破解融资“老大难”
“以前各部门资金分散使用,有的项目钱不够,有的项目钱用不完,效率很低。”鹤峰县财政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为破解这一难题,鹤峰县创新设立县级农村公路建设“资金拼盘池”,打破部门壁垒,统筹整合交通、乡村振兴、企业援建等多方资金。
今年,鹤峰县已整合各类资金1900万元,优先保障农村骨干路、产业路、民生路建设。屏山峡谷旅游公路项目通过“上级补助+地方配套”模式,解决了资金缺口问题,目前已成为带动当地旅游发展的重要通道;江坪河电站1号公路修复工程、二麻线桥隧工程等,则通过“企业援建+财政资金”组合,实现了资金高效利用。
如今,在鹤峰县,一条条农村公路正发挥着“民生路”“致富路”“美丽路”的多重作用,成为群众增收致富的“黄金纽带”。
鹤峰县将以农村公路建设为抓手,持续夯实乡村振兴交通基础,让更多群众共享交通发展红利,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更强动能。
责任编辑:刘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