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互动交流 >周口市纪委监委驻市市场监管局纪检监察组统筹“四个环节”扎实推动营商环境全面优化
周口市纪委监委驻市市场监管局纪检监察组深入贯彻落实市纪委监委“四个突破”要求,结合市场监管职能,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派驻监督的主攻点,做好做足做深做实“谋、查、评、优”四个环节,主导推动市场监管系统优化营商环境全面优化。
一、做好“谋”的环节,下好优化营商环境“先手棋”。一是谋思路优商。年初召开了市场监管部门政治监督研判会,成立了“走企问政督效·优化营商环境”工作专班,确立了“优化营商环境必须重点抓、深入查、社会评、真整改”的工作思路。制定了督促驻在部门畅通政商沟通渠道让市场主体“办事不求人”,围绕市场执法、民生投诉、食品药品安全、行政审批等重点领域开展专项监督检查,做好应对疫情防控复产复工惠企政策落实督导检查,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引入服务对象对驻在单位营商环境进行民主评议等四项举措。二是谋合力优商。协助党组加强对优化营商环境工作的领导,召开优化营商环境相关政策法规中心组学习2次,专题研究优化营商环境工作2次;派驻纪检监察主导推动优化营商环境工作,制定了优化营商环境工作督导检查方案、民主评议方案,会同党组先后召开动员部署会、民主评议会、结果通报会,“两个责任”同频共振,形成了工作合力。三是谋织网优商。织市场主体监督网,纪检监察组印发了5000张监督联络卡,深入一线向中心城区不同行业的市场主体发放,年底抽取部分市场主体评议市场监管系统营商环境;织社会监督网,聘请宫世涛等11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为市市场监管局监督员,年底邀请他们评议市场监管系统营商环境;织电子监察网,铺设了行政服务大厅市场监管窗口远程监控专线,对服务窗口人员工作纪律、服务态度、办理过程全程监控,利用信息化手段对市场监管系统营商环境进行实时评价。
二、做足“查”的环节,打好优化营商环境“攻坚战”。一是查优商重点。围绕优化营商环境建立了中心工作即报和履职事项月报告制度,2020年驻在部门共上报重大事项及中心工作提请监督项 26个;各类行政审批和日常监管行为237925件次。对即报的中心工作、突发事件实行事前提醒、事中监督、事后跟踪;对履职事项实行市长热线必跟踪,食品药品案件必抽查,行政许可相对人必抽访,特种行业安全必检查,共抽查11次,发现问题23个,通报3期,约谈未按规定报备6名中层负责人。二是查冷商卡商。围绕行政服务窗口冷推拖等焦点问题,利用电子监察手段打通 “中梗阻”,2020年7月份接到举报,反映专业分局王某某连续5次以同等理由驳回行政相对人工商变更登记请求,查实后给予其诫勉谈话。2020年抽查服务大厅监控90余次,发现并处理擅自脱岗推诿扯皮、网上聊天购物等违反作风纪律问题4人(次),纠正违规事项8次。三是查吃商要商。围绕商户身边易发多发的吃拿卡要等热点痼疾问题,持续推进“一线督责工作法”。深入市场、超市、零售药店、食品生产经营单位一线调研,一线发现问题。通过与黄河路一家饭店老板谈话中,得知川汇分局车站所陈某某以日常监管要罚款为名向其索要1000元红包,立案核实后给予陈某某行政记大过。2020年我组共党纪政务处分3人,诫勉谈话3人,通报批评 24人,提醒谈话20人。
三、做实“评”的环节,亮好优化营商环境“红黑榜”。一是评优商实绩。督促驻在部门业务科室、各分局“亮成绩、查不足、补短板”,“亮成绩”就是要求业务科室、各分局每月报送优化营商环境工作实绩,在系统通报亮底;“查不足”就是开展“三查三思”大讨论,查找自己在优化营商环境工作薄弱环节、工作短板;“补短板”对存在工作短板的科室、分局进行个性化指导,督促建立自查自纠台账36份。二是评“亲”商有度。围绕市场监管基层人员“吃拿卡要”专项整治,与市委第三巡察组联动联手,深入中心城区分行业、分区域召开企业商户座谈会5次,走访座谈企业商户代表300多家,通过发放《市市场监管局服务 执法公众满意度调查问卷》,总体满意率为98.91%,不满意率为1.09%,众多商户认为市场监管基层人员廉洁度有大的提升。三是评“清”政有为。2020年12月3日召开市场监管系统民主评议大会,组织市人大代表10人、政协委员10人、以案促改工作监督员10人和企业商户代表70人对36个执法科室(分局)进行民主评议,评议围绕履行职责、依法行政、工作作风、优质服务、勤政廉政五个方面,共查找12个共性问题,根据评议结果责令1名处级领导和2名科室负责人在结果通报大会上作检讨发言。
四、做深“优”的环节,奏好优化营商环境“交响曲”。一是优营商氛围。围绕损害营商环境分别针对川汇分局陈某某案件、原郸城县工商局注册股长梁某某等5起发生在系统内的违纪案件开展以案促改,将以案促改和优化营商环境工作同研究、同部署、同检查、同落实,在深化以案促改中提升优化营商环境。2020年以案促改运用案例7个,制发以案促改通知书5份,开展警示教育18次,接受警示教育1105人次,督促召开民主生活会、组织生活会32次,开展专项整治2次,查找廉政风险点280个,制定防控措施327项,新(改、修)订制度57项。优化营商环境的工作氛围在市场监管系统进一步形成。二是优营商服务。证照办理进一步便利,分管行政服务大厅窗口的处级领导常驻大厅,围绕10个方面问题,再造办事流程,优化路径,减流程、减环节、减材料、减时限,使企业注册登记环节压缩至0.5个工作日。日常监管由硬性执法向柔性执法转变,推动开展“促使行政相对人积极预防、主动纠正违法行为”的柔性执法行为,企业的违法率同比降低40%。三是优营商机制。驻在单位出台了《优化营商环境十项负面清单》,建立领导班子成员联系市场、重点企业制度,着力构建亲清政商关系;牵头推进跨部门联合“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机制,防止对企业多头检查,重复检查;成立了由退出实职同志充任的督导办公室,对优化营商环境工作进行全面督导,形成了决策-执行-督导的科学机制。各项措施的有力推进,优化了营商环境,激发了市场主体活力。2020年全市实有各类市场主体527264户,同比增长15.2%,为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实支撑。